“劳动精神训练法”编程学习模式落实立德树人目标
乐东县黄流中学 吴少崖
摘要:在编程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把编程学习看做是一项简单的劳动,大力弘扬劳动精神,鼓励和帮助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主动积极、认真坚持完成学习任务,唤醒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勤奋认真、坚持不懈、勇于创新的学习精神,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落实信息核心素养和立德树人目标。
关键字:编程教学;劳动精神;立德树人
“劳动精神训练法”编程学习模式,是课堂上学生三步训练(学习新知识、基础训练和提升训练),教师五步辅导(电脑监控训练进度、教师渗透劳动精神鼓励、教师精准辅导、鼓励同学互助、学生作品展示分析)相结合的学习模式。
该学习模式是针对我校学生在编程学习过程中没有耐心敲代码,厌倦学习的学情而历经一年课题研究中逐渐构建和完善的。把编程学习看是一项劳动,在学习过程中大力弘扬劳动精神。唤醒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勤劳刻苦、坚持不懈、勇于创新的学习精神。即把劳动、智育、德育、创造、兴趣和需求相互结合渗透到编程教育中,落实立德树人的思想教育。
渗透劳动教育的“劳动精神训练法”编程学习模式,其意义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呈现如下:
一.渗透劳动教育——建立认真学习的信念
学生在“劳动精神训练法”编程学习模式中,教师强化劳动意识,大力弘扬劳动精神在学习过程中的意义,从思想上鼓励学生课堂学习应把勤奋刻苦、坚持不懈、勇于创新的劳动精神作为学习精神。使学生在不断的鼓励中建立自己的信念和信仰,从而把劳动精神转化为学习精神。通过电脑监控查看每位学生的训练进度进行进准辅导、鼓励同学互助,展示学生代码录入常见的错误及展示完成速度快的学生作品鼓励学生把劳动精神落实在学习行动上,保证每位同学能克服困难,坚持完成训练任务,体验成功的喜悦,帮助学生创造幸福感。使学生感受充实的课堂、高效的课堂、温暖的课堂。感受到课堂的学习价值,从而热爱学习,热爱生活!
二.固定学习模式——养成勤奋认真的习惯
固定的学习模式使学生习惯课前了解每节课需要学习的内容和完成的任务有哪些,有了明确的学习目标。很多同学心里总想着快速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促进学生在课堂上认真勤奋的习惯。
学习模式固定后,学生为了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带着自己能快速完成任务的期待或者是老师的严格要求进入课堂学习。老师的知识讲讲授、布置的学习任务,知识应用于案例已成为规律。学生都想快速完成任务,那么认真分析案例,认真听知识点讲解是完成任务的前提条件。这份学习态度慢慢就成为了勤奋认真学习的习惯。
固定的学习模式训练就像是学生的计划书,更像是学生使用的作息时间表,什么时间做什么事,顺其自然的去做,对于目前我校基础差、懒的学生来说是一份很好的行为指导书。学生到教室就明白自己要做什么,减少了唉声叹气又要上课,上什么课反正听不懂的不良情绪连环产生,帮助学生建立自我管理的学习编程的能力,提高学习效率。固定的学习模式使学生在课堂上自信,胸有成竹,学生不骄不躁,利于学生发散思维,积极回答问题。
在固定的学习时间学习不固定的知识。固定的训练任务,固定的学习量由学生自己把握时间,学生成为时间的主人,学生就会认真,就会积极,就会想办法高效完成任务。推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这是长期的学习模式引发勤奋刻苦学习习惯。
三.监控、辅导加互助训练——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精神
利用计算机的监控功能,在课堂上随时关注学生的完成任务的进度,走下去引导学生思考问题,使班级教学也能实现个别辅导、针对性的引导。学生不再因为教师关注不到就不积极完成课堂任务,反而受到老师的关注和辅导由感动变为主动。教法服务学法,教法学法不分家,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同时实现知识和情感目标。
学生基础差,利用劳动精神鼓励他们不要着急,在敲代码的过程中,如运行出现问题,我尽量抽时间提供帮助,帮助学生排查录入错误,让学生坚定自己能进步的信念。当教师总是会出现在需要帮助的学生身边,帮助学生的时候。学生会由紧张到感动到放松最后找到了想学习的自己。只要学生想学习接下来就是认真学、努力学,好好学。当老师的帮助总是很及时,学生就是会认真思考,努力的发现问题找老师帮忙。这样的行为日积月累变为了学生学习的内驱力,这种内驱力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养成了克服困难和挑战自我的精神。
学生因为打字慢、理解困难而不想上编程课的,为了帮助学生克服在困难面前选择退缩的心理,先强调吃苦耐劳的劳动精神,再教师帮助,同时鼓励同学之间互助。同学互助是一种团结互助的良性办法。完成学习任务的同学不必着急完成下一个任务,帮助其他同学查错排错,既能帮助同学克服困难,也使自己增长知识。提供帮助同学的感到自豪,被帮助的同学其实也希望自己快速完成去帮助其他同学。互帮互助成为了他们学习快乐的动力。逐渐学生不再害怕自己遇到的困难,克服困难的心理在相互帮助的环境下自然产生。
例如学生好不容易坚持把代码录入,在运行时却发现了错误,这个时候学生会失望,会放弃。有人说劳动教育的过程就是体验成功的过程,其实学习过程也是体验成功的过程,或许只是比体力劳动获得成功的体验会困难和慢一些。这个时候要求学生互助互查式训练使学生不会因为遇到运行错误而马上放弃和失望,他们有了求助同学和老师的希望,有了希望就有坚持的信心。在学习和劳动中拥有了克服困难,坚持不懈的劳动精神,学生在互帮互助过程中感受到了团结合作的意义,自然就喜欢团结合作,一举两得。
四.循序渐进的任务设计——培养创新精神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教育的核心目标,为了培养我校学生挑战自我和创新意识,我采用循序渐进训练,首先是按任务循序渐进,先基础训练再到提升训练,提升训练一般都在基础训练基础上增加功能,让学生在训练过程中懂得改进程序,培养创新意识。在劳动的过程中积极劳动的部分劳动者总是想办法提高劳动效率,争取完成更多的劳动任务或者更轻松的完成任务,这种劳动精神在学习中必不可少。在学习过程中,除了鼓励学生对一个程序进行改进之外,对一个问题可以尝试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体验创新的方法和技巧。
其次按学生学情循序渐进,理解能力好的引导学生尝试不同的编程方法,开阔学生的思路。理解能力差的先理解老师提供的代码参考,掌握本课新知识基本语法。打字速度慢的发送程序文件,先运行再看着代码录入按自己的想法修改或看着录入。打字速度快的同学在录入代码运行成功后帮助运行出错的同学差错排错,在帮助同学过程中感受不同的设计思想,发现更多的问题。
循序渐进的训练设计,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完成代码录入,运行成功的机会,实现小小的编程梦想。使之成为学生坚持的动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循序渐进的任务是培养学生自信心的关键,有自信才能克服困难。学生在劳动的过程中一开始就觉得自己很累,那么完成劳动任务的时候就会拖拉或者有情绪的应付而已。没能达到认真高兴的去完成劳动任务。健康愉悦的身心才能培养健全的人格。任何品质的形成都是从关注学生的内心开始的。对应的学习任务让学生付诸于行动,在坚持能完成的任务里寻找胜利,使学生更加的投入,在投入中自然而然的挑战自我,尝试新增功能,新的编程方法,试图创新。
学生训练任务循序渐进的设计关注到每一位同学的学习基础、接受能力和学习兴趣,关注学生的自信心的建立。学生学习的进步不是一蹴而就的,学习习惯的培养更是如此。好的习惯的养成是建立在信心之上的。有些学生听懂了,但是敲代码验证的时候由于敲字慢,如果不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安排任务,学生在敲代码的过程中就会着急,着急就会容易出错,出错就会降低速度,这样就会更加着急。因此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分任务进行教学,给足时间,让学生耐心的敲完代码、运行见证成功的喜悦,才有尝试创新的欲望。既重视知识的获得也重视学生的心理特征,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否则学生就喜欢选择放弃和厌恶。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喜欢“劳动精神训练法”编程学习模式,是因为他们喜欢被老师关注、鼓励和帮助;喜欢在课堂上听懂的感觉;喜欢帮助同学或被同学帮助的感觉。因为这样,他们不再是在课堂上不完成课堂任务的学生、不再是在课堂上遇到困难就放弃的学生,他们感受到了精神的力量,体验到了被帮助的自信和快乐。从而在课堂上积极主动的完成训练、不怕出错甚至喜欢挑战新编程思想而提问的感觉。这种感觉就是学生很喜欢上课的表现,足以证明学生在“劳动精神训练法”编程学习过程中已经形成了勤奋刻苦、坚持不懈、勇于创新的学习精神。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 冯 毅,刘良欣.信息技术八年级上册[M].海南:新世纪出版社,2018.
[2] 冯 毅,刘良欣.信息技术八年级下册[M].海南:新世纪出版社,2019.
[3]章振乐.新劳动教育:构建立德树人新样态[J].劳动教育评论,2020,01(01):101-1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