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教育要闻 政策解读

扩大中小学线上优质教育资源供给 支撑教育高质量发展

  • 教育部
  • 2021-02-08 12:17
  • 阅读 1248
分享到: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线上教育在保障全国师生实现“停课不停学”过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大规模的线上教育实践促使人们更新了教育观念,促使学校在推动教学内容重构、教学组织变革、课程教学创新、教学评价改革、教师线上教学能力发展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为学校思考未来的教育改革带来了契机。当前的中小学主要还是采用班级授课制组织教学,这种接近工业化流水线的人才培养模式已无法满足信息时代对创新人才的要求。信息时代可以通过网络重新连接教育系统的各要素,形成新的教育结构与业态——“互联网+”教育。“互联网+”已成为学校教育改革的重要思维与方式,其核心是应用网络新思维、新技术突破边界,跨越层级,实现办学资源要素与教学流程的重构,推动学校系统的深层次结构性变革,促使线上线下融合的教育教学方式成为中小学教育的新常态。

  教育部等五部门发布的《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线上教育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在深入总结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大规模在线教育宝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通过线上教育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有效供给,深化基础教育育人方式的改革思路和指导意见,是支撑我国“十四五”期间构建高质量基础教育体系的重要举措。

  一、扩大线上教育资源供给是落实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

  当前我国教育发展还面临区域、城乡与校际间教育资源配置不够均衡,优质教育资源短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急需提速等问题,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了“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政策导向和重点要求。加强线上优质教育资源的建设与应用,将有利于实现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有利于教育资源配置优化、有利于教育服务创新、有利于教育评价改革,是推动中小学教育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

  (1)扩大线上教育资源供给有利于实现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线上优质教育资源的大量汇聚,能够实现优质资源更大范围的共享与应用,为缩小区域、城乡和校际间的数字鸿沟提供基础保障;完善面向全体学生的互联网学习平台,能够为学生创造更多平等访问优质教育资源的机会;建立健全面向大众的教育信息化服务平台,提供学校办学资源、学位资源、入学就读等教育信息与咨询服务,能够扩大教育公共服务覆盖面,为实现教育公平提供重要技术手段。

  (2)扩大线上教育资源供给有利于教育资源配置与结构优化。优秀教师资源的网络化流转与共享,能够优化区域教师资源的配置,促进在校教师与线上教师协同教学,促使薄弱学校与优质校“实质等效”;依托基于互联网的各种结对帮扶机制,能够帮助缺师少教的薄弱地区通过借助网络直播、录播授课等线上教学方式,开足开齐开好国家规定课程;通过区域内优秀教师与全体教师的网络协同与团队化教学,更有利于调动不同角色教师的积极性,实现名师资源效益的最大化,提升区域的整体教学水平。

  (3)扩大线上教育资源供给有利于教育服务供给创新。线上教育能够整合更多社会教育资源,推动学校教育服务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形成多方协同供给、服务创新的新业态。学校线上教育与社会线上教育资源的融合,能够为师生提供更加智能化、多样化、个性化的教育教学服务。线上教育能够整合互联网教育外包服务,形成教育服务的新型供给机制,增强学校教育服务供给能力和活力,而扩大数字教育资源供给能够极大地促进线上教育发展。

  (4)扩大线上教育资源供给有利于推动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发展线上教育有利于提升教育评价的科学性、专业性和客观性,改变简单以考分排名评价师生、评价学校的传统做法。线上教育能够对教学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智能感知与数据收集,客观记录学生的品行日常表现和突出表现,实现学生学业成绩、知识掌握、技能学习、情感态度、兴趣爱好、个性特长等方面的全面诊断。通过线上线下教育的融合发展,学校可开展学生各年级学习情况全过程的纵向评价、德智体美劳全要素的横向评价,助力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落实。

  二、扩大中小学线上优质教育资源供给需要推动供给侧改革

  线上教育资源的供给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资源的应用水平,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需要推动教育资源的供给侧改革,不断提升教育资源的供给水平。《意见》从资源的供给平台渠道、供给内容质量等方面提出了七大要求,为中小学线上优质资源的多主体协同、多渠道互通、高质量供给提供了保障。

  (1)多主体协同,扩大资源有效供给。《意见》明确了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中国教育电视台、省市县校平台多级多主体协同供给的机制,强调要“充分发挥互联网学习平台和电视空中课堂各自优势,促进资源共享、渠道互补、覆盖全体学生”,从而拓宽数字教育资源供给方式。数字教育资源供给要在保障优质教育资源均衡发展的前提下,明确国家、省市县校等各供给主体供给资源的定位,形成一个体系完整、分工明确、组织有序的数字教育资源供给新局面。

  (2)强化质量意识,确保资源高水平供给。《意见》提出要从“资源体系、质量标准、教师团队、资源管理”四个方面确保中小学线上教学资源的高水平开发。高质量教育资源的开发需要高水平教师团队与严格规范的质量标准作为保障,包括精选资源制作团队,鼓励优秀教师参与资源建设,激发教育教学创新活力,提高课程资源研发水平;优化资源评价与管理方式,建立应用导向的资源评价机制,对不同供给模式的数字教育资源服务进行定性或定量的评价分析,并建立资源动态更新机制,实现数字教育资源的迭代优化。

  (3)协调推进,保障资源供给可持续发展。《意见》明确了平台体系建设、资源开发与平台资源应用的关系,指出当前三者间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的运行生态:高质量资源开发,健全资源体系是基础;优化供给渠道,实现各类资源供给平台互联互通是关键;推动资源有效应用是目标。资源供给的可持续发展需要用系统、全局、关联的思维对数字教育资源体系进行有效规划,完善平台建设、资源开发、系统运维、教育应用等方面的政策保障,探索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竞争提供、择优遴选”的机制,推动线上教育资源供给生态的良性发展。

  三、提升中小学线上资源应用水平需要以生为本需求驱动

  当前我国数字教育资源发展的突出问题是整体应用水平不高,线上优质教育资源结构性短缺,无法真正满足师生的教与学需求。新时期中小学线上资源建设与应用既要考虑供给侧的推动,也要考虑需求侧的拉动。因此,《意见》明确了中小学线上教育资源应用的发展思路与工作重点。

  (1)推动课堂教学改革,提升数字教育资源服务课堂的能力。增强系统化数字教育资源、优质课程案例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结合先进教育理念,发展集教、学、测、评、管一体的,覆盖课前、课中、课后各环节的教育教学新模式,如线上线下融合教学、翻转课堂、智慧课堂等。推动课堂教学与线上学习深度融合,引入数据挖掘和学习分析技术实现以个体需求为导向的数字教育资源服务供给,通过对资源应用全过程数据的有效采集与分析,准确定位用户的学习兴趣、学习水平、学习能力等,为学生提供动态精准、符合个体特征和应用能力差异的个性化服务。

  (2)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引导学生应用线上资源自主学习,养成自我管理、自主学习的习惯,培养学生的数字化学习能力。线上优质资源与平台的应用,能够为学生实现自我探索、自我选择、自我建构、自我创造知识提供全新的学习体验。同时,基于数字资源的线上学习,也为学生的信息素养提升提供了实践基础。线上资源与网络学习空间为学校与家庭教育的衔接与融合提供了高效的路径,有利于形成家校共育合力,创新中小学育人方式。

  (3)优化薄弱地区资源配置,提升薄弱地区学校教育教学水平。中小学线上优质教育教学资源的建设,有利于推动“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和“名校网络课堂”在广大中小学校的常态化按需应用。加大农村地区与边远贫困地区学校对线上教育资源的使用力度,有利于改善薄弱地区的数字教育资源配置,确保薄弱地区开足开齐开好国家规定课程。各市县应重点提升薄弱地区学校的网络教学支撑水平,有序开展“互联网+教育”普及行动,协同实施网络扶智工程攻坚行动,支撑我国基础教育的均衡优质发展。

  (4)提升师生教学体验,应用技术赋能教育教学过程。依托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5G等新技术能够提高对学校教学全要素、全过程、全方位的智能化支持,实现学校课程管理可视化、教学决策数据化、评价反馈即时化、交流互动立体化、资源推送智能化,形成课堂内外联动、虚实空间融合、线上线下教学融合的教育教学新业态,是线上教育资源与平台发展应用的重要内容。各种智能化技术的介入,将有利于激发教师教学潜能,提升师生互动交流、个性化资源推送、知识协作建构的体验,推动学校教育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

  新冠肺炎疫情终将过去,但教育教学改革的步伐不会停歇。疫情期间大规模线上教育的宝贵经验,一定会转化为未来教育改革的动力。《意见》的适时推出与实施,为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注入了新的活力,它也必将在“十四五”期间我国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过程中发挥积极的作用。(华南师范大学 柯清超)

上一篇:统筹规划 集成创新 实现利用线上教育资源教 下一篇: 加强中小学线上教育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 推

发布评论

还能输入 140

用户评论